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等,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取得实践成效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讲理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讲好科学大道理、回答好现实大问题、把握时代大趋势,方能推动学生实现大发展,并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讲好科学“大道理”,让大思政课闪耀真理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思政课既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理,还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之理。
不能把思政课上成聊天式、故事式、噱头式,把“大道理”讲深讲透才是思政课的宗旨。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建设的“支撑力”,确保思政课讲好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宣讲力”,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讲好道理;提高不同学段的“衔接力”,确保大中小学螺旋式上升讲道理;提升学生对道理的“接受度”,确保学生把马克思主义道理学懂弄通做实。
回应现实“大问题”,让大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大思政课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只在课堂上讲,“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才是思政课的意义所在。大思政课建设要以现实“大问题”为抓手,回答好学生之问、人民之问、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等现实大问题,达到解疑释惑、浸润人心的效果。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用心烹饪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真正让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散发实践气息,达致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目标,真正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建设好大思政课,要坚持立足实践,回应现实。有必要以社会大课堂为依托,以实践为导向,提高思政课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具体来说,一是构建实践育人大体系,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二是用好实践育人大课堂。通过挖掘实践育人资源,把思政课堂搬到工矿企业、博物馆、科研所等更多现实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锤炼意志、积累经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实践逻辑,深刻感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从而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
把握时代“大趋势”,让大思政课引领学生成长。“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大思政课不是局限于课堂、教室范围内的知识课,而是有大格局、大思维、大视野的课,引导学生以开放姿态和全球视野去认识中国与世界是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好大思政课,要敏锐洞察时代大势,以此引领课程改革,引导学生实现发展。当代大学生对国际事务普遍关切,不断变化的国际情势和全球热点不断冲击他们的固有认知,他们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正是思政课需要讲清楚的重点。因此,“大思政课”要有创新意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长为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的奋进者。 (燕连福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卢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