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据新华社报道)
乡村兴需要乡风正。作为给乡村铸魂的关键之举,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养心”工程。《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弘扬乡村文明新风正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新风尚。
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发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群众,受益的也是群众,要坚持以群众为中心,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注重倾听群众声音,了解清楚群众的文化需求,针对群众开展“点单式”“送餐式”文化惠民活动,防止精神文明建设沦为“自说自话”“自拉自唱”、走不进群众心里的问题。要注重文明素质养成,开展具体化、形象化的宣传教育,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整治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让精神文明建设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
乡村建设文明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不同的乡村,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文风貌,也存在着不同的文明短板,要让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获得感,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不能搞“一刀切”。要从文化产业发展中积蓄动能,推动非遗资源、红色资源、旅游资源等创意转化,实现多领域融合、多业态发展,打造争奇斗艳的“文化 ”模式,突出精神文明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的鲜明导向。要运用示范带动这个基本方法,发挥乡贤能人的引领作用,利用好“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堂”等群众自治性组织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明阵地,探索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文明创建措施,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成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不落一户、不弃一人,对留守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需要给予格外关注和帮助。要完善工作措施,加大资源投入,建设充足的符合老人和儿童需求的文化场所、文化设施,为老人和儿童提供充足的文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让精神文明真正融入到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之中。(振中一)
责任编辑:卢彬彬
关键词: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