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笔者走进兴宾区良塘镇来国村委文村脱贫户谭武全家中,三五成群的土鸡在庭院里“闲庭信步”,好不惬意。“我养了40多只鸡,现在长到两三斤了,再过几个月就可以销售了。”谭武全说,他通过改造庭院,发展种养殖业,每年有5千元收入。
小小庭院,大有可为。近年来,兴宾区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引导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和院落空间大力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切实把农家庭院“方寸地”建成群众“增收园”,让庭院“小经济”成为激活乡村“大振兴”的新引擎。
在迁江镇高龙村委横山塘屯村民王伟的庭院里,由白色塑料薄膜覆盖着的几个大棚内种植有西红柿、圣女果等果蔬,长势十分喜人。
“这里一共有9个大棚,种有蔬菜西红柿、水果西红柿、圣女果、青椒等,每亩年产值3万元以上。”王伟说,他种植的果蔬品质佳、口感好,深受顾客青睐,每到成熟时果蔬供不应求。
“我们的种植规模比较小,又是种在家门口,护理起来方便,种出来的品质也比较好。目前我们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通过吸纳务工、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等形式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王伟说,在合作社示范带动下,脱贫户何八妹也在自家庭院里搭起了种植大棚,如今她种植的圣女果和蔬菜西红柿也迎来丰收。
兴宾区注重科学引导,在发展规划上下“实功”,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短平快”的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田园、小作坊、小养殖等“七小庭院经济”,鼓励有能力有可利用庭院的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对丧失劳动力的村民,动员其将闲置庭院出租给其他村民发展庭院经济;针对无庭院资源有劳动力的家庭,引导其加入合作社参与庭院经济经营。同时,印发《来宾市兴宾区发展庭院经济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明确城镇郊区重点开发以满足城镇居民“菜篮子”“果盘子”“肉盘子”需要为主的副食品庭院产业,远郊和边远地区重点开发庭院养殖、手工作坊等庭院产业。
注重培育典型,在示范引领上见“真功”。印发《庭院经济示范户(村)评选活动方案》,明确“庭院经济示范户(村)”评选标准及申报流程,通过严格评审,评选出一批“庭院经济”示范户(村),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民转变观念,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土地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拓宽增收致富路子。同时,成立4个农业技术指导工作队,分片负责为示范户(村)提供农技推广和培训指导服务。加大示范户、示范村宣传力度,带动更多农户(村)参与发展庭院经济,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多户、一点带一片、一片带一村”发展格局。
注重产销对接,在发展后劲上做“细功”。充分发挥供销社农资经营渠道优势,着力抓好庭院经济生产资料供应业务,通过与农资企业协作,联动构建庭院经济农资连锁供销服务,全力保障庭院经济农资价格稳定和生产安全。围绕庭院经济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从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加快拓宽庭院经济产品销售渠道,在各村设置庭院经济产品销售点、代销点,实行“直供直销、定点经营”,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作用,有效解决庭院经济产品销售难题。
“以前这里是闲置的老宅,产生不了任何效益,自从改造成蚕房养蚕后,不仅庭院变得干净整洁,家庭收入也增加不少。”七洞乡坡六村村民徐女士说,曾经乱堆乱放、满地泥泞的庭院,如今改造发展庭院经济,养蚕2.5万只,年养蚕总收入近2万元。
兴宾区把发展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政府服务,鼓励群众充分利用庭院内外边角地、空闲地,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开展庭院美化、亮化、绿化行动,让农家的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开辟了增收渠道。此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庭院、植入庭院,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养成文明生活习惯,激发村民参与“和美庭院”建设的积极性,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
关键词: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