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红马甲”活跃在街头巷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里开设各类公益培训……这一幕幕,正是来宾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来宾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定位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目前,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有7支,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队长,下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156支,普通志愿服务队6428支,形成总队抓总、分队协作的志愿服务网络格局。
聚焦项目培育 提高服务精度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仅来自于物质层面的提升,也离不开精神层面的收获。在来宾,老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都能享受到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谢谢你们送来的电动轮椅,我终于能独自出门转转了。”今年7月,在兴宾区城东街道镇南社区居民蒙桂芳的家中,上演了温情的一幕:蒙桂芳因身体原因无法行走,30多年没有独自出过门的她,坐上了崭新的电动轮椅。志愿者细心帮她调好轮椅高度和舒适度,耐心讲解轮椅的操作使用方法,让蒙桂芳感激不已。
蒙桂芳的愿望得以实现,得益于镇南社区巾帼志愿“阳光站”。去年7月,镇南社区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挂牌成立,现在已升级成镇南社区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是来宾市第一个全国级“阳光站”。“阳光站”紧紧围绕“一老一小”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持续为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
“老人家,最近身体怎么样,有什么需求吗?”今年9月30日,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镇南社区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巾帼敬老 让爱延续”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空巢高龄老人送去大米、面条等生活必需品。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覃幕华告诉记者,除传统节日外,平时队员们也常常与老人拉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倾听老人的需求和诉求,并帮忙做些家务。
“有事找志愿者,没事做志愿者。”镇南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妇联主席廖瑞莲介绍,近年来,镇南社区穿上红马甲的居民越来越多,返乡大学生巫禹萱就是其中之一。
“我希望用所学知识帮助孩子们,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充盈的暑期生活。”巫禹萱得知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是助人也是助己,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的人,我的心里既满足又自豪。”
这是来宾市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来宾市按照“一中心(所、站)n品牌”工作思路,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打造“贝侬山歌传理论”“文明实践圩日一条街”“夜话小广场”“象州姑娘”“农技加油站”“乐学公益”等普惠性志愿服务项目;聚焦养老、育幼、帮困以及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推出“陪读导读·文化助童”、“父母百日讲堂”、“时间银行”养老、“和事佬”社区治理、“学子计划”等特惠性志愿服务项目;着眼互帮互助、邻里守望,推出社区“邻里守望”“巷道守望”“瑶山夜校”等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
此外,不断畅通文明实践服务渠道,通过群众上门“报单”、线上app“点单”、志愿者入户“集单”、意见箱“投单”、心愿墙“晒单”5种方式,精准收集群众需求,为群众“建档立卡”,畅通供需渠道。今年,全市各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收集群众“心愿单”2.5万条,为精准服务群众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 拓宽服务广度
“康哥,又出去清扫垃圾啦?辛苦你们了!”在兴宾区河西街道向阳社区,身穿迷彩服的罗康手里拿着清扫工具,准备对辖区背街小巷、居民楼内的小广告、楼前屋后的杂物以及草坪、花丛中的垃圾进行清理,同行的还有其他志愿者。
罗康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向阳社区“民兵之家七大员”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有人问他:“您一天为别人忙活,图的是什么?”他总是爽朗地笑着说:“退伍不褪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我能为大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感觉踏实、舒坦。”
据向阳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蓝朝晖介绍,社区“民兵之家七大员”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于2021年3月,由退役军人、党员和普通居民组成。“七员”即引领员、宣讲员、勤务员、战斗员、安全员、宣传员、网格员,主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治理及治安巡逻、政策宣传、业务办理及咨询、民政、医保养老、民生实事、护校、小学堂等9项服务。
“民兵之家七大员”服务项目成立以来,累计开展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受益群众1万余人;清理背街小巷卫生死角105处,清理垃圾125车,共1000余吨,既解决安全问题又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
现在,辖区居民都惊喜地感觉到,身边的环境更加整洁,垃圾投放点的器具更加干净了。居民覃兆仁感慨道:“现在居住环境变好了,在志愿者的影响下,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大家都讲文明了。”
今年以来,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健康义诊、关爱老人、关爱青少年、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万余场,惠及群众100余万人次;开展志愿者专题培训893场次,参加培训志愿者10.5万人次,有力提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传播主流价值 提升服务温度
在兴宾区城北街道维林社区,有一支爱河护河志愿服务队。他们每天穿梭在红水河畔的各个角落,定期巡查草鞋沟、红水河,并及时清除河道垃圾,确保河面和岸坡干净整洁。同时,制止和劝导沿岸出现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乱种乱葬、乱电乱炸等不文明行为,不定期开展河长治、环境保护、防溺水等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据志愿者权就萍介绍,以前草鞋沟附近污水横流,建筑垃圾乱倒,现在已慢慢变好,很多市民都喜欢到这里散步跳舞。
“现在红水河附近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我每天路过都能闻到花草的清香。”市民罗翠芳说,几年前,红水河畔杂草丛生,垃圾乱扔。现在,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下,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上来,快上来,不要到河里玩水、游泳!”今年58岁的爱河护河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雷勇在维林红水河段巡逻已有三年,只要发现未成年人下水玩耍,他都会及时劝导、制止。在这三年里,未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
维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覃明告诉记者,志愿者经常向附近居民进行爱河护河宣传,号召大家保护河道环境,加入“爱在红水河”爱河护河志愿服务项目。如今,红水河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兴宾区城东街道中南社区则紧扣居民需求,制定红、绿、黄、蓝“四色”跟踪服务清单,即红色战斗堡垒、绿色暖心通道、黄色紧急预警、蓝色联动旋律。通过推行“四色”服务清单,搭建各类便民服务平台,不定期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提高居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从而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一科科长罗梅凤说,只有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方向,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共建共享,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全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悉,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有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0个、行政村(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100%全覆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来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为城市描绘生活更加美好、风尚更为文明的魅力画卷。(杨晓华 艾粤敏 韦飞帆)
责任编辑:卢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