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镇巡礼】古蓬:擦亮文明底色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来源:忻城县创城办 发表时间:2023-09-07
古蓬镇位于忻城县西南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46.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015亩,辖12个村(居)民委134个自然屯,人口3.5万余人,主要聚居壮、汉、瑶三个民族。近年来,古蓬镇围绕来宾市文明村镇创建标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多措并举,有效夯实文明创建根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聚焦资源整合,推动风貌提升
古蓬镇将乡村风貌提升与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整合镇乡建、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力量,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提升、道路交通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针对交通主干道及农贸市场乱摆乱放、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定期深入街头小巷、村屯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乱投放生活垃圾、张贴不文明小广告、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等问题;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秸秆禁烧、禁燃烟花炮竹等专项行动,着力打造生态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年以来,集中整治40余次,乡村风貌得到有效提升。▲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
▲周安三角地整治后
聚焦产业发展,凝聚发展动能
古蓬镇紧扣“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探索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加强发展“基础”产业。关注粮食安全,鼓励农户积极种粮,粮食种植面积12546.94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8743.64亩,玉米种植面积3480亩,大豆播种面积323.3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33.4亩。加强发展“老牌”产业。古蓬镇依托传统农业优势和“党组织 合作社 龙头企业 高校 脱贫户(监测户)”创新运营模式,强力打造上浪蚕房育蚕品牌和板内林下经济品牌。上浪蚕房通过发放高质量蚕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功将桑蚕养殖周期缩短5至7天,家蚕死亡率由35%降低到2%左右,蚕农年增收3000至5000元,累计为村集体增收65万元以上;板内村林下种植草珊瑚、金钱草基地成功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50余亩,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至5万元以上。加强发展“新星”产业。在龙利村、三浪村及枝林村发展竹笋种植项目约600亩。目前,龙利村百亩竹笋初获丰收,预计今年采摘竹笋3至5万斤,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左右;在凌头、龙利、三浪、枝林等片区重点发展甘蔗产业,2023年已种植2100亩,预计产生经济价值588万元。▲水稻
▲上浪村桑蚕
▲金钱草
▲龙利村竹笋采摘
聚焦文明实践,提升文明素养
古蓬镇充分整合阵地资源,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依托1个镇级文明实践所、12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93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文艺、体育卫生、扶危帮困、邻里守望相助等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全力构建“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格局,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结合各类传统节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40余场次,进一步释放乡村文化活力、丰富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在全镇12个行政村全覆盖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振乡村“精气神”。▲”村ba“篮球赛
▲“三月三”民俗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
聚焦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古蓬镇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创建重点内容抓紧抓实,通过“线上 线下”方式就移风易俗相关内容进行常态化宣传,全镇12个行政村132个自然屯已实现“一约四会一队”全覆盖,常态化组织开展农村陋习摸排情况,未发现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其他陋习现象,移风易俗重点领域未发现突出问题。 2021年以来,古蓬镇共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30余场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5万余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文明乡风。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开展文明村镇、道德模范、文明守法村(屯、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古蓬镇龙利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秦远莲获2023年来宾市最美志愿者、来宾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龙利村、古蓬社区南强屯分别荣获忻城县2022年文明守法村、屯荣誉称号;古稠村蓝祥春户、三浪村蓝军宁户荣获忻城县2022年文明守法户荣誉称号等,以先进典型引领带动,不断推进全镇文明创建工作,弘扬文明新风尚。▲集中群众宣传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宣讲
文明吹新风,润物细无声。古蓬镇将持续聚焦文明创建工作,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发展,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
| 下一篇